商朝自成汤创业以后,六百四十年间(前1751~前 1111),国运曾经五度的盛衰,并曾五次迁都。
第一度的由盛而衰,在第四代王太甲(汤孙)的时候。通常的说法是太甲无道,颠覆乃祖的典型,被开国功臣伊尹放逐于桐(今河南偃师县西南),三年后太甲悔过修德,伊尹又把他迎回复位。
其后商朝的盛衰,总系于君主的英武或昏暗,盛时则诸侯归服,衰时则王室内乱或诸侯叛离。
至于商朝的迁都,从汤所居的亳开始,其后又迁徙五次,皆不出今山东省的南半和河南省的东半。
最后一次的迁都,是第十九代王盘庚于前 1384年自奄(今山东曲阜县)迁殷(今河南安阳县 )。其后直到商朝灭亡,二百七十余年间,商都始终在殷,因此商朝又名殷朝。
盘庚是一中兴之主,他死后,弟小辛、小乙相继嗣位,商政复衰。
直到小乙的儿子武丁,商朝出现了最后的一次鼎盛时期。他在位五十九年,以傅说为相,国家大治。其间最可称述的大事,便是对外族鬼方的讨伐。
武丁以后的八位君主,皆生长于安逸,不求振作,一味以畋游饮宴为事,因此政治日趋腐败。到商朝末年,商人的社会也充满放纵颓废的景象,从君主贵族到庶民,莫不以酗酒为乐,终致使国家走上灭亡之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