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1271年,蒙古帝国在中国建立大汗汗国,国号为“元”,所以元朝又称“蒙元帝国”,开国皇帝系蒙古帝国创建者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。
忽必烈在中国统治期间,曾经把元人“人分四等”:一等蒙古人,二等色目人,三等汉人,四等南人。
所谓色目人,指的是蒙古之外的女真等游牧民族。
所谓汉人,是指北方汉人。
所谓南人,专指南方汉人。
同为汉人,为什么要分成两类人、且等级不同呢?
这体现了蒙古人的征服与报复心态。北方汉人“归顺”较早,南方汉人则抵抗激烈,是蒙元帝国最后征服的族群,故被列为帝国最下等人。
如果以这个角度看,南人被蒙古人“末视”,恰恰是他们的骄傲。
而耐人寻味的是,本处南方的四川人,却未被蒙古人纳入“南人”之中,而是纳入“汉人”之列,这是怎么回事呢?
对于蒙古大汗忽必烈而言,在中国的地面上,最令他心情复杂的人群,大概就是“川人”了。所以,最后他只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,向“川人”致意。
熟悉历史的读者应该知道,忽必烈在蒙古帝国的地位上升,与哥哥猝死有关,而他的哥哥就死于川人城下。
这是怎么回事呢?
众所周知,蒙古帝国分五个汗国,统治中国的蒙元“大汗汗国”只是其五分之一。而在蒙古帝国未分组之前,整个蒙古帝国都是由蒙古大汗统一指挥的。第一任蒙古大汗就是建国者成吉思汗,第二任蒙古大汗是成吉思汗的三子窝阔台,第三代蒙古大汗是忽必烈的哥哥蒙哥。这个蒙哥比弟弟忽必烈彪悍,曾率兵征服过欧亚许多国家,以骁勇善战著称。
在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征服世界目标中,中国早已被锁定在内。宋蒙战争从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,至1279年崖山之战结束,延续近半个世纪,它是蒙古远征军所遇到的费时最长、耗力最大、最为棘手的一场战争。
其中,发生在蜀地的钓鱼城之战,堪称蒙古铁骑的一场“滑铁卢”战役。
公元1259年,继承蒙古大汗之位的蒙哥,已头顶“上帝之鞭”的光环,指哪打哪所向披靡。他急于想建立超越父祖的霸业。这一年亲自出征,挥师十万南下,拉开了征服南宋的战役。他势在必得,一定要让中国本土最后一个汉族政权融化在他的手上。然而,这一次他失算了,南人没有屈服,他却永远倒下了,倒在了中国南方——钓鱼城。
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合川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,其山突兀耸立,相对高度约300米。山下嘉陵江、渠江、涪江三江汇流,南、北、西三面环水,地势十分险要。这里既有山水之险,也有交通之便,经水路及陆上道,可通达四川各地,是入川兵家必争之地。
所向披靡的蒙哥及其蒙古大军,纵横欧亚大陆,以为拿下一个小小钓鱼城易如反掌。当年二月初二,蒙古大军渡过渠江,包围钓鱼城。
此时钓鱼城的守将是南宋合州知州、诸军都统制王坚,此人系南宋著名军事家、“虎帅”孟拱的部下,以筑城守关、敢打硬仗著称,在抗蒙战役中屡立战功。蒙哥遇到此人,就算遇到克星了。
兵临城下的蒙哥气焰嚣张,不可一世地遣人至钓鱼城招降,王坚毫不犹豫,斩杀招降者。不仅如此,还把人头挂到城头上,表明要和蒙哥血战到底,誓言此城就是蒙古军的坟墓。
蒙哥恼羞成怒,下令攻城。以为指日可下。结果一天没攻下,一个月也没攻下,连续5个月攻城不下。原来,王坚以逸待劳,早已创建了山城防御体系。川军在主要江河沿岸及交通要道上,选择险峻的山隘筑城结寨,星罗棋布,互为声援,构成一个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。钓鱼城即是这一山城防御体系的核心和最为坚固的堡垒,兵精粮足,固若金汤。
王坚在这里摆好了和蒙军死磕的架势。
其间,战况惨烈。蒙军一度登上外城,与守城宋军展开激战。《元史·宪宗纪》称,攻城蒙军“杀宋兵甚众”,但蒙军的攻势终被宋军打退。遂屡攻不克。
蒙哥率军入蜀以来,沿途所经山城寨堡无数,大多守将不战而降,尚未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。一个南方小城,竟让所向披靡的蒙军小半年不能推进半步。蒙古大汗急火攻心,命令在钓鱼城西门外筑台,以窥城中虚实,他想看看这小城里到底有多少神兵神器。
七月二十二日,蒙哥亲自登台窥探。这时发生了一个极其重要极其戏剧性的事件:这伙探子被宋军发现,王坚令霹雳手集中发炮击之,炮弹命中目标,“桅人远掷,身殒百步之外”。亲临现场的蒙哥,被炮轰倒,从台上滚落于地,“因成疾”。
根据《元史》记载,从夏历六月起,也就是公历七月下旬,蒙哥即“不豫”,也就是说“不行了”,最后不治身亡。
关于蒙哥的死因,说法不一,谓“中箭、中飞石而死于钓鱼城下”系其中之一。宋史多记载“元主为炮风所震”或“元主惊悸而死”。
《宋史》还记载了蒙哥的最后时刻。蒙哥被炮击中后,王坚来个火上浇油。他从山上天池内钓起一条三十余斤的大鱼,令军士做成鲜鱼面饼,并附上一封书信投到蒙古御营,上书:英雄的蒙兀儿!请你尝尝我们的鲜鱼面饼吧!如果您愿意,我们再战十年,如何?蒙哥看完信,从病床上负痛而起,对侍从说:日后攻下钓鱼城,当尽屠城中之民!言罢气绝身亡。
蒙哥死后,没有大鱼饼,也没有主帅的蒙古军士气全无,所有征蜀的蒙古军相继北撤,前线各处攻伐也随之停止。
蒙军全线北撤,至此,钓鱼城之战以南宋的全胜而宣告结束。
钓鱼城之战,延续了中国境内唯一汉族政权南宋的存活时间,而且,还帮了很多国家的忙。
13世纪初,如同一股无法抵挡的旋风,蒙古骑兵从亚洲迅猛地刮到了欧洲。1219年,蒙军开始西征。接连三次西征,不仅令蒙古的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,甚至横扫众多中欧国家,成为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性征服战争。
面对可怕的蒙古骑兵,整个欧洲都在瑟瑟发抖,有历史学家在《全球通史》中明确指出:“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蒙古人继续向埃及和北非进击,从而完成对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征服。”蒙古大军的西征欧洲,被欧洲历史学家们认为是上帝派来惩罚欧洲的,所以他们称蒙古远征军为“上帝之鞭”。而钓鱼城一战,却折了这根鞭。世界历史的长河就此拐了一个弯。北非与中东欧更多城市,由此躲过了蒙古铁骑的践踏。所以,战后钓鱼城被欧洲历史学家称为“上帝折鞭处”。
钓鱼城之战甚至还帮了一个蒙古人的忙。这个人就是忽必烈。哥哥当大汗,他只是个王,现在哥哥突然去世,大汗之位非他莫属。钓鱼城战役结束时,忽必烈正率兵攻打中国江南,闻听哥哥死讯,也急忙撤军北还,马上把精力投入继承大汗之位上来。结过一番舍我其谁的内部竞争,半年后即公元1260年5月,忽必烈于中国河北唐山开平古镇登基,正式就位蒙古大汗。
历来战无不胜的蒙军,为什会在中国南方遭遇从未有过的失败?
可以说,这场钓鱼城之战,既是攻守之战,也是精神之战。南人以不屈的意志,彰显了汉魂余韵。守城主将王坚就此名垂史册。终其一生,蒙古人也未能征服这位英雄,后来,王坚是在南宋灭亡前夕,死于本族奸佞贾似道之手。
钓鱼城过后二十年,南宋终于灭亡。其时钓鱼城成为一座孤城,城中以“不可杀城中一人”为条件,放下武器自愿终止抵抗。钓鱼城这才落入蒙古人之手。要知道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杀人过亿,凡是抵抗的城市都被屠城,且要屠得干干净净。唯有由钓鱼城前后抵抗了36年全身而退。不能不说,这是川人的不屈精神征服了屠夫,令他们放下屠刀。
而且,征服整个中国、成为元朝开国皇帝的忽必烈,将元人分成“四等”时,钦定“川人”为“汉人”,高于最末等“南人”一格。
将最早征服的北方汉人和最晚征服的南方汉人,归于一种人群。俨然,忽必烈这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,向“不屈川人”致礼。
现在,重庆合川钓鱼城已经成为旅游景区,在这个景区依然可以看到当年遗迹。景区内有一处西岩半坡,坡上有一块巨石,石上残存着一些可读的文字:“汉……跨开达……逆丑元主。王公坚以鱼台一柱支半壁……”据专家考证,上述残文中的“逆丑元主”指的是率部攻打钓鱼城的元宪宗“蒙哥可汗”,“王公坚”指的是率领钓鱼城军民守城抗战并击毙“蒙哥可汗”的汉民族英雄王坚。文字褒扬了王坚“以钓鱼城一柱”“支撑了南宋半壁河山”。正如明朝史学家邹智所言:“向使无钓鱼城,则无蜀久矣,无蜀则无江南久矣。宋之宗社,岂待崖山而后亡哉!”如果没有钓鱼城之战的胜利,则四川早就被蒙军占领了,南宋也会早早灭亡,不会等到二十年之后的崖山海战。
壮哉南之川人,死战小城,保了华夏二十年江山。虽然南人抗蒙,终以失败告终。但毕竟留下了虽败犹荣之诗篇。当时受蒙元驱使,甘当牧马人走卒之汉人,前以张弘范打头,后以范文虎为首,张弘范系河北定兴人,范文虎祖籍山东,均为北人汉奸,他们为侵略者带路,不遗余力替外族镇压本民族反抗,已全无民族气节可言。泱泱汉魂,没有在中原留下深刻痕迹,而是最终留刻在了南方的小小钓鱼城。人言“崖山之后再无华夏”,未然;而“汉魂南留”之说,信矣。